hopes and fears [cd dvd] / 希望與恐懼 [2005全英音樂獎紀念盤] - keane / 基音樂團
2005全英音樂大獎 2座權威獎項風光到手 最佳專輯 最佳突破演出 英國音樂祭大獎 最佳現場新進樂團 q雜誌大獎 樂迷票選2004最佳專輯 q雜誌2004年度樂團 2004橫跨2005英國金榜5週冠軍專輯 全球25張白金/金唱片 400萬張銷售認證的好聲音 美國billboard熱門潛力榜冠軍 2首uk top5 1首uk top10 1首uk top20 mtv歐洲音樂大獎 最佳新進藝人提名 英美兩地獨立指標 水星音樂獎&shortlist音樂獎提名 2004英國樂壇只聽keane/基音!沒有吉他手,「基音」以三種基因創造出全新音樂—鋼琴、鼓、以及歌聲:鋼琴編織出旋律、鼓給予骨幹,而歌聲賦予不朽的靈魂。簡單的編制,卻深深植入所有聽眾的基因! 主唱tom chaplin,鋼琴手tim rice-oxley,以及鼓手richard hughes三人於英國薩西克斯郡battle小鎮一起長大,6年的組團與走唱經驗後,終被曾發掘coldplay的獨立廠牌fierce panda相中;隨著兩張單曲的發行,2003年底正式加盟環球。但在名氣未開的03年初,曾被伯明罕當地大學拒絕於午餐時間演唱的基音,怎麼樣都不會料想到如今家鄉的機場是以他們重新命名!一個月後,基音的首支單曲“somewhere only we know”登上英國金榜top 3,成為2004年各大樂評眼中的「21世紀披頭四」,更被「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」年度樂評票選活動中選為「2004年最具潛力團體」! 果然bbc所言不虛!在名混音師mike spike stents (madonna、u2)的打造下,主唱充滿穿透力的歌聲與絲絲入扣的動人旋律合而為一。第二波單曲“everybody's changing”的歌聲表現直逼樂壇前輩coldplay、queen的透明清亮,更入圍2005全英音樂獎年度最佳單曲;5週冠軍專輯【希望與恐懼】中還包括2首uk top 20單曲“bedshaped”及“this is the last time”。q雜誌不僅迅速給予4星高評,更光榮加冕為「2004年度樂團」與「年度50大最佳專輯no.2」;2005全英音樂大獎更是他們的加冕盛會,不僅入圍最佳單曲、最佳英國樂團,更勇奪最佳專輯、最佳突破演出。 【希望與恐懼-2005全英音樂獎紀念盤】加收1首從未收錄的全新歌曲“snowed under”以及由舞曲魅影大師dj shadow重新混音的“we might as well be strangers”,賦予全新生命。dvd完整收錄基音樂團出道以來5支精采mv,忠實紀錄基音完美的第一步;如果你還沒聽過基音,這就是讓你的靈魂更趨完整的時刻!
藝人名稱:keane / 基音樂團
vocals: tom chaplin
piano: tim rice-oxley
drums: richard hughes
1997年,keane成軍於英國哈斯汀的一所中學。2002年,在經年累月的練習及琢磨後,keane終於決定踏出房門、出外做現場巡演。他們分別參加了12 bar club和betsey trotwood的不插電演出,而隨即就在betsey trotwood被獨立唱片名廠fierce panda的核心角色之一simon williams相中,盛情邀請keane一定要捐出一首歌來讓他們代為發行。
而keane不費吹灰地選中扣人心弦、氣質典雅的「everybody’s changing」,因為他們心知肚明這是首沒花半毛錢製作的歌曲,將會成為曠世佳作。tom笑道:「即使這個版本有些粗糙,但絕對動人—那是在某某人家的小房間裡排練時錄下的,我們還得移師到另一處混音,因為那邊的喇叭壞了。」的確,一時之間,你很難找出哪首歌可以比「everybody’s changing」更出類拔萃。你甚至不必聽到副歌就能預言它的冠軍之路,因為它已經足夠讓你飄飄欲仙。
steve lamacq擔保,這無疑是fierce panda廠牌史上發行過的最佳單曲,即使他們已經成功推動過coldplay、idlewild、 supergrass等新英倫搖滾天團,但這絕對是又一次更上層樓的精采出擊,他更聲稱keane就介於洗鍊的coldplay與奇詭的beautiful south之間。而在steve的強力護航下,這首歌終於進軍bbc 6音樂電台,然後就是接踵而至的佳評如浪潮湧來:點播的電話讓人接到手軟、sunday times盛讚他們創造出了整整三分半鐘的流行經典、nme甚至寫道「everybody’s changing」就像《kid a》時期的radiohead翻唱了像a-ha那種流行音樂的況味。
但在所有的讚譽以及八方湧入的肯定背後,keane憑恃的美妙音樂創作是沒有前例可循,更是市面上絕無僅有的。tom自承:「我們的歌曲走的其實是全球通行的主題和旋律,是很講究情緒表現的。人們的情緒需要在音樂中獲得紓解及滿足,但現在市面上的音樂其實並沒有注意到這些問題。更嚴重的是,我覺得很多樂團根本沒有思考過音樂內涵的問題,以至於他們聽起來都大同小異。」
終於,他們的成名之路逐漸開展。keane的首次英國巡迴演出讓這三個大男孩開始南北奔波,跑過一場又一場從5個人到300人的演出。他們並不像一般樂團一樣配置一個會帶領樂迷瘋狂尖叫的吉他手,但就像richard說的:「多個吉他手並不算是什麼明智的決定。」
到了2003年春天,男孩們再度上路巡演,但這次唱片公司們已經摩拳擦掌,擺好陣仗要網羅keane進場。當環球唱片旗下大廠island來接洽時,tom只是聳聳肩地表示:「我們一直在等待的,就是在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,能做出一張好唱片。我們不會甘於永遠做個不成氣候的小咖樂團。我們希望我們做出來的音樂能讓越多人聽到越好,畢竟那就是keane做音樂的原動力。」
經過在英國里丁和里茲的驚艷演出後,他們的第二首單曲「this is the last time」再度獲得好評。就像搖滾樂史上每一個經典樂團一樣,他們已經開始在樂迷心中寫下歷史,而不同的是,keane的音樂聽起來,仍然是那麼獨樹一格。
「人們總是說他們要是活在搖滾的60年代,那該有多麼好。但我們其實覺得活在現在也一樣很讚。我們也很愛那些搖滾經典,但是,我們現在更應該把握創造經典的機會。畢竟,好的音樂是永遠不會過時的。」tom如是說。